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大明第一国舅 > 第644章 大大小小的家国事(第1页)

第644章 大大小小的家国事(第1页)

洪武十一年到来了,刚刚进入正月,朝廷就有几桩大事发生。

先是正月初一,吴王朱?被正式改封为周王,年仅十七的朱?依然是最特殊的藩王之一。

因为朝廷的旨意是秦王、晋王和燕王今年就藩,楚王朱桢等。。。

马秀英轻轻咳嗽了一声,将目光从常婉身上移开,落在朱元璋那张威严却难掩疲惫的脸上。她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半扇雕花木窗。夜风裹着御花园里淡淡的桂花香拂面而来,吹动了她鬓角几缕银丝。她望着天边一轮清冷明月,声音低而稳:“陛下,此事非同小可,牵涉万里重洋、千百人性命,更关乎大明未来百年之基业。若真要成行,须得万全筹谋,不可仓促定策。”

朱元璋端坐不动,指节轻叩龙椅扶手,发出沉闷声响。他眯着眼,似在思索,又似在权衡。良久,才道:“秀英所言极是。然则天下之事,往往成于果决,败于迟疑。我大明立国未久,北元残党尚存,民生凋敝,赋役繁重。百姓之所以安分守己者,非因心悦诚服,实因饥寒交迫之下无力反抗耳。若有高产之粮,使家家有余粟,户户无饥色,则民心自固,社稷可安。”

马寻站在殿角阴影处,一直未曾言语。此时听得此言,不禁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他知道朱元璋所言不虚??这天下最怕的不是战乱,而是饿殍遍野、民变四起。当年红巾军揭竿而起,何尝不是因为一斗米卖到千钱?百姓易子而食,岂是夸张?

“所以,”朱元璋猛然站起,声如洪钟,“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必须派人出海!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殿内众人皆默然低头。唯有宁玉黛挺直腰背,朗声道:“臣附议!但请陛下准许臣提三点建议。”

朱元璋点头:“讲。”

“其一,船队人选务必精挑细选。水手需有远洋经验,将领须忠勇兼备、通晓天文地理。廖永忠虽曾远征琉球、东瀛,然彼地距中原不过数千里,与横渡大洋不可同日而语。臣以为,当召集群臣共推人选,并设‘航海院’专司训练航海水师。”

朱元璋颔首:“可行。”

“其二,船只建造须用新法。现有福船吃水深、转向慢,不利远洋。宜参照西洋舟楫之长,造‘宝船’十艘以上,每艘长六十丈、宽十八丈,设九桅十二帆,载员五百人,配火炮三十门,以备海寇与异域蛮族侵扰。”

马寻忍不住插话:“此等巨舰,造价恐逾百万两白银,工部恐难承担。”

宁玉黛冷笑一声:“若能换来万亩良田、亿兆黎民温饱,区区百万两银子算得了什么?况且可用内帑拨款三成,其余由江南富户募捐,许以爵位荫庇为酬。”

朱标终于开口:“此策或可试行。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谁来领航?茫茫大海,无星无岸,如何辨识方向?”

刘姝宁上前一步,取出一幅泛黄古图,铺于案上。“这是奴婢早年从西域商人手中所得《坤舆万国志》残卷,其中绘有‘亚美利加洲’轮廓,标注‘玉米、番薯、马铃薯’三物产地。另附一段波斯文注解,称‘西行越洋八十一日可达’。”

众人围拢观视,皆惊诧不已。李贞佑凑近细看,忽然指着一处道:“此处海湾形状,极似孩儿曾在梦中所见!那时海上风暴骤起,巨浪如山,船破倾覆,唯见前方有一片绿洲,岸边金黄谷穗随风摇曳……莫非真是天意?”

宁玉黛凝视良久,忽拍案而起:“有了!可用‘牵星过洋术’结合磁针罗盘,再辅以沙漏计时、测深铅锤,绘制航路图。只要首航成功,便可留下标记,后人循迹而往!”

朱元璋大喜:“好!那就这么定了。即刻下诏:组建‘探荒使团’,择吉日启程。总领之人??”他目光缓缓扫过诸人,最终落在马祖身上,“便是你舅舅马祖!”

马祖猛地一震,险些跌坐在地。他本以为自己只是旁听议事,却不料竟被委以如此重任。他慌忙跪倒:“陛下明鉴!小臣不过一介外戚,不通军旅,不谙航海,岂敢担此乾坤之任?还请另择贤能!”

“住口!”朱标厉声喝止,“你可知父皇为何选你?正因为你是外戚,是朕舅父,是最可信之人!朝廷内外多少双眼睛盯着这一桩大事,若交予武将,恐生拥兵自重之患;若托于文官,又怕结党营私、贪功冒进。唯有你,出身寒微,性情敦厚,又与太子情同手足,方可托付生死大事!”

马祖浑身颤抖,额头触地,泪流满面:“殿下厚爱,臣感激涕零。只是……只是臣实在惧怕失败,辜负圣恩啊……”

“谁不怕?”宁玉黛蹲下身,扶起他肩膀,直视其眼,“我也怕!但我更怕的是,十年之后,孩子问我:‘阿爹,当年你们明明知道海外有救命粮食,为何不去取来?’我该如何作答?说我们怕死?怕花钱?怕麻烦?”

殿内一片寂静。

常婉悄然上前,握住马祖的手:“夫君,你不是一个人去。我会为你整理行装,替你照看家中老母幼子。你若归来,我们一家团圆;你若……回不来,我便守节终身,教儿孙记住你为天下苍生赴死的壮举。”

马祖哽咽不能语。

朱元璋缓步走下丹墀,亲手将一把鎏金佩刀递入其手:“此刀乃太庙所藏,赐予开国功臣。今日予你,非为杀敌,而是象征使命。你此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让千万百姓不再饿死田头。若你能带回一粒种子,便是比开疆拓土更大的功劳!”

马祖双手接过,伏地叩首:“臣……领旨!誓死完成使命!”

翌日清晨,紫禁城钟鼓齐鸣。一道圣旨传遍六部九卿:设立“经略南洋府”,专管海外探荒事务;擢升马祖为正二品骠骑将军,加太子太保衔,赐金册铁券;征调南京龙江船厂所有工匠,限期三个月造宝船十艘;开放户部库银五十万两,用于招募勇士、采办物资。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有人赞其雄图伟略,堪比汉武遣张骞通西域;也有人讥讽马祖不过裙带之臣,竟得如此殊荣。更有御史联名上疏,称此举劳民伤财,恐蹈秦始皇求仙药覆辙。

然而朱元璋不为所动。他在奉天殿亲自接见首批报名的三百水手,每人赏银十两、绸缎两匹,并当场宣布:“凡参与使团者,无论成败,其父母妻儿皆由朝廷供养,子女可入国子监读书,死后追赠忠义郎,立碑旌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