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渊柳叶盯着林小苏,眼神深不见底:“小子,你在妖域伪装本座,东窗事发也!”
林小苏笑道:“是故,前辈今日前来,是专程感谢晚辈的?”
“感谢?”柳叶瞅着他,如瞅精神病。
林小苏道:“昔。。。
夜雨初歇,湿漉漉的街道倒映着霓虹残影。知微站在书店门口,望着玻璃窗上那一道被雨水划出的斜痕,像极了底片上的裂纹。他没有进去,只是静静伫立,任风卷起衣角。刚才那通电话还在耳边回荡??林晓的声音罕见地发抖:“陈默失踪了。”
轮椅留在电信塔下,刹车未松,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可监控显示,自“重生计划”启动后的第七十三分钟,他的身影便从所有摄像头中彻底消失,如同从未存在过。
知微转身走向地铁站。他需要去城东的老档案馆,那里藏有1986年文化宫春节联欢会的原始安保记录。水晶U盘在他口袋里微微发热,像是某种活物在呼吸。他知道,陈默留下的不只是技术遗产,更是一条通往真相核心的隐秘路径。而此刻,那条路正在崩塌边缘闪烁。
地铁车厢空旷,几滴水珠顺着他的发梢滑落,在座椅上洇开成暗斑。对面广告屏循环播放一则公益宣传片:一位白发老人握住年轻人的手,说:“记住我,我就还在。”这是“#记得你”运动催生的第一支官方合作短片,语气温情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迟疑。
知微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林小苏的粉笔画??那间暗房,三张照片,还有角落里模糊的第四人影。他一直没告诉林晓,那天夜里他在画旁捡到了一枚纽扣,铜质,背面刻着一个编号:**S-07**。
这个编号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国家档案序列。
档案馆位于一栋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灰白色建筑内,外墙爬满藤蔓,门禁系统早已瘫痪。知微用陈默给的密钥卡刷开侧门时,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变与尘埃混合的气息。他打开手电,光束扫过一排排铁柜,最终停在标有“1985?1987文化活动?非公开卷宗”的区域。
抽屉拉开的瞬间,一股冷风凭空卷起,灯泡忽明忽暗。他心头一紧,迅速取出一叠泛黄文件夹。封面印着红色印章:“认知调控实验?守望者项目?绝密”。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合影赫然入目:十一个人站成两排,背景是文化宫礼堂。其中三人被红圈标记??林婉如、李秀英,以及……陈默。
但最让他脊背发凉的是站在前排中央的女人。她穿着白大褂,眼神冷静如刀锋。照片下方写着她的名字:**苏青岚**。
“林晓的母亲。”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
文件内容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守望者项目”并非单纯的受害者群体,而是由一批具备特殊脑波共振能力的个体组成的情报网络。他们的任务不是反抗,而是**维持记忆平衡**??当社会集体遗忘达到临界点时,他们会主动进入“数据沉降区”,以自身意识为锚点,防止整个历史结构坍塌。
换句话说,他们自愿成为“被删者”,只为让其他人能继续记得。
而苏青岚,正是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兼执行官。她在1987年最后一次任务中“注销”,官方记录称其因精神崩溃自杀。但文件末尾附有一段手写批注:
>“她选择了跳入深渊,而不是关闭闸门。若未来有人重启‘显影协议’,请告诉林小苏:姐姐从未离开。”
知微猛地合上文件夹。心跳如鼓。
林小苏不是普通孩子。她是苏青岚的女儿,也是唯一继承了完整记忆基因链的“回响体原型”。当年她被系统判定为高危存在,强行抹除年龄轨迹,压缩成八岁孩童的模样封存在虚拟记忆层。直到林晓开始修复胶卷,情感共鸣突破维度壁垒,才让她以碎片形态重返现实。
而现在,她留下的每一幅粉笔画,都是坐标。
他冲出档案馆,拨通林晓电话。“快查‘S-07’对应的地理信息!我怀疑小苏在引导我们去某个地方!”
十分钟后,林晓回电,声音颤抖:“S-07……是市儿童福利院旧址,1993年火灾后废弃。但它现在的地下空间,注册在‘国家记忆中心’名下,用途标注为‘备用服务器集群’。”
“不对。”知微咬牙,“那是‘沉降井’。他们把被删者的意识关在那里。”
暴雨再度倾盆而下。他驾车疾驰向城北废墟,轮胎碾过积水发出刺耳声响。远处,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照亮了半塌的福利院招牌。围墙内,一座不起眼的混凝土建筑静静矗立,顶部天线阵列正缓缓旋转,释放出肉眼不可见的低频脉冲。
他潜入地下通道时,发现墙壁布满涂鸦??全是小苏的笔迹。
>“妈妈,你说只要有人哭,我就不会消失。”
>“今天又有三个名字熄灭了。”
>“我想长大,但他们不让我长。”
尽头是一扇金属门,门缝渗出幽蓝光芒。推开门的刹那,他怔住了。
眼前是一座巨大的球形空间,宛如倒置的星空剧场。数百个透明舱体悬浮其中,每个里面都蜷缩着一个孩子模样的意识体,双眼紧闭,面部连接着细密导线。中央控制台上,一行字不断滚动:
>【记忆回收进度:98。6%】
>下一步操作:格式化人格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