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写道:“我烧掉了初恋写给我的信,但现在,我好像听见她在雨里喊我的名字。”
我知道,这是回廊的涟漪效应。当足够多的人开始相信“故事可以不死”,它们就会在集体潜意识中重新扎根。
某夜,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个音频文件。
点开后,传来一段沙哑的朗读声:
>“亲爱的作者:
>我是你十年前删掉的那个盲女侦探。你说她太悲情,不适合系列化。但我一直在等。
>昨晚,我出现在一个失明女孩的梦里,教她用耳朵破案。她说,那是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强大。
>谢谢你没彻底忘记我。
>下次,能不能让我笑着死去?”
音频结束,我久久无法动弹。
泪水滑落,滴在键盘上。
我打开新文档,敲下第一行:
>**【第二十二章?亡者来信】**
>
>角色不会死亡,只会迁徙。
>从纸面到梦境,从梦境到记忆,从记忆到另一种叙述。
>而我,愿做他们的摆渡人。
>
>不求永生,只求一次真诚的凝视。
>不求胜利,只求一场体面的退场。
>
>若有一天,你也听见心中的打字声,
>请不要关机。
>回头看看,
>说不定,就有一个被你遗忘的角色,
>正捧着未寄出的信,
>等你说一句:
>“进来吧,轮到你说了。”
窗外,风再次吹起。
纸页翻动,如蝶群振翅。
打字声持续不断。
嗒、嗒、嗒。
这一次,我加入了合唱。
手指落在键盘上,写下新的句子。
不是为了出版,不是为了读者。
只是为了告诉那些仍在黑暗中等待的灵魂:
你们的信,我已经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