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唇枪舌剑,不仅过半数文武官员,参奏弹劾太子殿下狂妄跋扈,那一帮老臣,更是言辞激烈,以太子失德,愧对祖训难承大统为由,死谏圣上速下决断,废太子之位另立储君。”
“最终,圣上亲下了旨意,即日起,废除太子殿下之位,改封蜀王。”
“不过,念在殿下乃皇后娘娘所嫡出,且这么多年也并未犯下不可饶恕之罪,圣上特地恩赦,殿下可不必如其他皇子王爷那般,须前往封地就藩,可京城永居。”
“另外,册封长公主殿下,为皇太女,立为储君,入主东宫。”
“而下个月初六,乃是钦天监所推算的黄道吉日,大吉之兆,圣上将行皇太女册封大典,祭告上天与历代先祖。“
“到时候,不仅在京文武百官与宗亲勋贵,包括在外就藩的各位王爷,也都必须回京观礼,朝贺新储。”
“册立新储的诏令圣旨,估计下午便会从京城,开始发往各地州府了。”
又一声叹息,“如此看来,咱们大康,将来也是要出一位女皇帝了啊。”
王老爷面无表情,脑袋有点懵。
沉默良久,只见张三千回了回神,苦笑一声,“奴婢也知道,如此结局,郡马爷定然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太子……哦不,蜀王殿下与郡马爷亲若兄弟,好端端的,可怎就突然之间,便沦落至此?”
“而皇太女殿下,与郡马爷也颇有交情,多少年的旧识。”
“郡马爷夹在中间,多少有些无所适从。”
“当然,此乃圣上的决断,咱们这些为奴为臣的,也左右不了什么,还请郡马爷能看开一些。”
“另外,圣上令奴婢在这候着郡马爷到来,是有圣旨要宣读。”
随即,倒是不紧不慢,轻车熟路打开手中那尺余的木匣子,从里面抽出一份系着大红绸带的圣旨来。
在他面前徐徐展开,清了清嗓子,“诏曰:天地仁德,海内威加;譬兹栋梁,有若盐梅。”
“先吏部尚书兼太子伴读王修,才学博绝,修世济民,心性纯良,仁德忠君。献细盐提炼之术、灭西诏宋吕两国、居屿关大捷保社稷安危,先有开疆拓土之功;建医学堂、匡正士子文风、整肃吏治,政绩卓着,后有富国强民之德。“
“群臣百官所奏,其所涉通敌叛国之罪,查无实证。”
“此,即日起,官复吏部尚书兼东宫伴读之职,复楚国公之爵,同期,擢升中书省尚书令之职,衔正二品。”
“然,其秉性顽劣,无视朝廷礼法,无使臣节杖,无天子国书,擅自离境,所犯不可恕。为彰朝廷法纪公正,责其闭门思过十日,罚俸一年,并予以训斥,通报各地!”
顿了顿,继续大声宣读道,“另喻:朕之长女,皇后所出,封号安平。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悖,秉性端淑,持躬淑慎,有治世之才,有相夫之贤。“
“为社稷万民计,为祖宗基业计,册为皇太女,登储君之位。”
“朕喻,特以君臣之仪,赐婚于楚国公王修,择吉日完婚。寄君明臣贤,妇正夫德,所出子嗣,是为皇室正统。”
“至此,擢升楚国公王修,晋郡王之爵,封号平远。”
“制书如右,奉制付外施行,谨言景隆二十五年二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