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常侍闻喜赶到昭阳殿的时候,已经过了辰时正点,三四个侍讲大夫和五六个伴读已经等候了半个时辰之久,见到殿后走出来的是宦官大常侍,大家也就对今天的情况心知肚明了。
闻喜站在殿上一板一眼的宣布:“传王命,王上今日有疾,不便进学,诸位大夫请回吧。”
诸位大夫和伴读对这种境况早习以为常,十几年来,这位王上的顽劣品性都是众所周知的,没人对这位所谓的王上报过什么希望,于是他们都道一声“唯。”照礼数向殿上空空如也的王座拜了四拜,各自收起笔帘和书简,纷纷退去。
只有一位侍讲大夫尚自端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似乎并不打算走。闻喜朝他看了一眼,感觉有些面生。只见这位侍讲大夫大约二十多岁年纪,面如冠玉,神朗气清,一身玄色朝服整整齐齐的穿在身上,桌案前摊开一排竹简。
闻喜恭恭敬敬上前问道:“这位可是新察举上来的侍讲大夫?敢问尊姓?”
这青年原本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闻喜走过来,便将身子调整了一个方向,面向闻喜,作了一揖,行的是臣子之间的平礼,说道:“鄙姓归,名灿,今蒙上征辟为侍讲,特来到任。”
“果然。”闻喜默默想着,回了一礼,又忙问:“阁下莫不是太师长宁侯之令郎,尊字明辉的么?”
归灿颔首:“正是小可。”
闻喜上前一步,面上堆起笑容,恭敬道:“久闻明辉大夫高名,而今才得一见,果然气度不凡!”随后又可惜道:“只是王上这几日偶感小恙,不能就学,还请归大夫回吧。”
归灿看一眼闻喜,心里不由疑惑:“当今王上身旁的宦官竟都如此涵养知礼,怎么传闻王上行止却肆意荒诞?以父亲为人,又怎么会不管王上呢。”
于是他说:“礼教有定,王上进学,每日辰时初起,巳时正点终。无论王上来与不来,吾等做臣子的,必要按时进退方可。”
闻喜听明白了,更加钦慕归氏家风严谨。他匆匆退走,还回到宣室殿中,一五一十回话,讲到新任的归大夫执意等在昭阳殿里的时候,小汉王来了兴趣,笑道:
“寡人还未见过如此奇怪之人,都告诉他不用来了,还守着做什么?”
她坐在宽大的榻沿上,脚都够不着地,悬在空中一晃一晃的,歪着头,脑筋里转着念头,小小年纪,心思却活,就问:“他方才说‘礼教有定’,又说‘寡人来与不来,他做臣子的都要如何如何’,对不对?”
闻喜躬身道:“归大夫言如是。”
汉王从榻上跳下来,“哼,他是在讥讽寡人不知礼呢。”
闻喜吓了一跳,正要说点什么,只见汉王一摆手,命道:“更衣!备辇!去昭阳殿!”
刘枢挽起袖子,“寡人倒要看看这个新任侍讲大夫何样人也!”
随着这一声命令,宣室殿各处宫人都忙碌起来,几十号人脚步匆匆又有条不紊的穿梭在空旷的大殿内:
有备汤沐浴的、挽帐熏香的、篦头的、挽发的、着服的、束带的、佩玉的、换履的、传辇的、清道的……花样百出的章程和仪制,总有几十道工序,足足熬过大半个时辰,在刘枢烦躁的声声催促下,王辇才启程。
王辇刚抬出宣室殿大门,汉王又叫一声停,指着角楼殿上瓦问:“寡人前日架这儿的梯子呢?”
汉王好爬高,宫殿里到处都是她命人架起的梯子。
闻喜扶辇在侧,小心翼翼的回:“王上……奴见您有些时日不来这玩儿了……”
他还没说完,就听到小汉王不满的呵斥声从头顶传来:“谁准你撤了的!”
这一声严厉的批评听起来一点威慑力都没有,反而像是被抢了玩具的小孩子气急败坏的嗔怪。
但是,没有人敢取笑她,人们可以随意取笑一个被动了玩具的小孩子,但绝不能取笑这个国家名义上的王。于是四下里鸦雀无声,一点回应也没有。
见无人应声,刘枢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样,憋得难过,显然,她坐在这样的位子上,没法只做一个简单的小孩子,但她也还没学会如何做一个王。
“闻喜!”她急躁的催促人回答她。
可回应她的还是那毕恭毕敬的、没有人气儿的话语:“王上,宫殿里架起梯子,就没有王宫的威仪气派了。”
“寡人不管!”刘枢气呼呼的说:“明天架起来!”
闻喜只有俯首,“唯。”
王辇抵达昭阳殿的时候,殿角的铜壶滴漏显示已是巳时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