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乱世枭皇:柴荣 > 第13章 后周攻北汉晋阳之战一行军部署(第1页)

第13章 后周攻北汉晋阳之战一行军部署(第1页)

在深沉的夜色中,柴荣独自坐在灯火通明的书房里,他紧锁眉头,眼神坚毅。周围的一切都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偶尔吹动树叶的声音打破这份宁静。经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心中的蓝图也在这瞬间清晰起来。他缓缓站起身,手中紧握着一份诏书,那是他即将发布的命令。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宣布:“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才略过人,忠勇双全,今命你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并兼任太原行府事务的处理。这是朕对你的极大信任和重任,望你不负朕望,凯旋而归。”符彦卿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激动不已,他深知这是皇帝对他的高度认可。他立刻跪拜在地,表示将竭尽全力,不负重托。与此同时,柴荣也考虑了其他将领的任用。他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因此他选择了郭崇作为符彦卿的副手。郭崇虽年轻,但智勇双全,与符彦卿的配合必将如虎添翼。两人一同负责这场关键的战役,无疑为胜利增添了更多的保障。向训作为都监,他的责任重大。他必须确保军队的行进有序,不容有任何的疏忽和懈怠。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因此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严谨的态度。李重进则担任行营马步都虞候,负责军队内部的纪律和秩序。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任何违反军纪的行为都绝不姑息。他的存在,让军队内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史彦超,这位英勇的将领,被任命为先锋都指挥使。他身先士卒,勇猛无畏,将率领先锋部队率先冲锋陷阵。他的英勇和果敢,无疑将给敌军带来巨大的震撼和打击。柴荣的这份命令,不仅是对这些将领的信任和重任,更是对整个国家的期望和寄托。他相信,在这些将领的带领下,他们必将战胜一切困难,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符彦卿所统帅的步骑混合部队,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足足两万之众,从潞州那座古老而雄壮的城门中鱼贯而出。马蹄踏过青石板路,发出阵阵清脆的回响,尘土飞扬间,士兵们脸上的坚毅与期待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面。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旗帜飘扬,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士气。而柴荣,这位英勇的统帅,他亲自披挂上阵,率领着更为庞大的军队紧随其后。他的目光如炬,洞察着战局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的战略布局犹如一盘棋局,早已在胸中酝酿成熟。他将大军分为左右两翼,如两把锋利的剑,直指敌人的心脏。左翼的军队,由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和保义节度使韩通率领。他们带领的将士们,犹如猛虎下山,从阴地关那险峻的山口中冲出,直奔汾州和石州而去。他们的步伐坚定,目光如炬,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敌人的命脉之上。而密州防御使田琼则率领着另一支精锐部队,他的目标是攻击泌州。他们从另一个方向发动攻击,犹如一把利刃,直插敌人的腹地。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至于右翼的军队,则由莱州防御使康延沼统帅。他率领的军队如同狂风骤雨般猛烈,他们的目标是辽州。他们的进攻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他们的目标是切断敌人的退路,使敌人陷入绝境。康延沼的军队在战场上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战局。在四月的春风中,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然而,在这片宁静的大地上,各路军队却如同洪流般纷纷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北方的北汉领地。军旗飘扬,铠甲闪烁,马蹄如雷,尘土飞扬,他们的气势磅礴,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撼动。汾州、沁州、辽州、盂州等地的官员们,在城楼上远望,看到后周军的强大气势,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无力感。他们知道,面对这样的军队,抵抗只会带来无尽的灾难。于是,他们纷纷选择了投降,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打开了城门,迎接后周军的到来。而北汉的百姓们,他们生活在沉重的赋役之下,生活困苦,无法忍受。他们看到后周军的到来,仿佛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走上街头,挥舞着手中的农具,欢迎后周军的到来。他们甚至自愿提供军需物资,为后周军提供粮食、水源、药材等必需品,协助他们攻打北汉。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闪烁着期待,他们期待着新的生活,期待着能够摆脱沉重的赋役,过上安稳的日子。后周军的推进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路畅通无阻,仿佛胜利就在眼前。然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军队内部的军纪逐渐变得松懈,士兵们的纪律性大不如前。在行军途中,部分士兵时常出现剽掠百姓的行为,他们无视军规,肆意妄为,对沿途的北汉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剽掠行为不仅引起了北汉民众的极大愤怒,更使得他们的抵抗意志变得更加坚定。原本就对后周军有所畏惧的北汉民众,在见证了士兵们的暴行后,纷纷团结起来,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筑起坚固的城池,布置严密的防线,准备与后周军进行一场殊死搏斗。,!面对这样的局面,后周军陷入了困境。数十万大军合围晋阳城,然而,由于长时间的行军和战斗,军队的刍粮逐渐不足。士兵们饥饿难耐,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幅下降。诸路将领在多次商讨后,纷纷建议班师回朝,等待时机再次发动攻击。他们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强行攻城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而且很难取得胜利。因此,他们决定暂时撤退,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度出击。然而,面对这一看似诱人的建议,柴荣却展现出了他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胆识,坚决地拒绝了。他深知,这一决定不仅关乎战争的胜负,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和百姓的安宁。于是,他亲自踏上了前往晋阳的征途,亲自指挥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在晋阳这片古老而庄重的土地上,柴荣的决策如同闪电般迅速而坚定。他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关乎着前线将士的生死。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任命了李谷来替代符彦卿,执掌太原行府的事务。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他作为领导者的果决与魄力,更体现了他深思熟虑、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柴荣对李谷的才干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深知李谷的才华与智慧,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一重任。李谷的加入,无疑为太原行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整个行政体系更加高效、有序。与此同时,柴荣也深知前线将士的艰辛与不易。他急调周边州县的民众,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运输粮食支援前线的行动中来。这些粮食,对于前线将士来说,就如同雪中送炭,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物资匮乏问题。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民众对将士们的支持与期望,这份心意无疑为前线的将士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动力。他们深知,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民众的理解与支持,这使得他们更加坚定了守卫家国、抵御外敌的信念。在战争的硝烟弥漫之际,柴荣始终坚守着一份深沉的责任感,他心中装着百姓的安危,将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站在军营的高处,眺望着远方,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保护那些无辜的百姓。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兵器的交锋,更在于人心的恐惧与无助。因此,他严令各军将士,无论战斗如何激烈,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安抚百姓,确保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下达了一道道严厉的命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剽掠行为,对于那些胆敢违反者,他决不姑息,必将严惩不贷。在柴荣看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是战争胜利的关键。他深知,只有让百姓安心,才能稳定战势,也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他时常告诫将士们,要善待百姓,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共同抵抗外敌的侵略。这一政策在军中得到了严格的执行,每一个将士都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他们不仅严格执行军纪,还积极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赢得了百姓的深深感激。百姓们纷纷表示,他们愿意支持朝廷,愿意为国家的胜利付出自己的一切。在柴荣的领导下,百姓对朝廷的信心大增。他们相信,有这样一位关心百姓、爱护百姓的领导者,国家一定会战胜外敌,迎来和平的曙光。同时,他们在战争中给予了朝廷极大的支持,无论是提供物资还是人力,都毫不吝惜,为国家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柴荣那铁腕般的领导下,北汉的宪州、沁州、岚州等地刺史们,在权衡利弊后,纷纷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举城投降。他们深知,与柴荣率领的英勇之师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不仅会损失惨重,更是毫无胜算。因此,他们选择了归顺,这不仅为他们自己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血战,也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兵力与资源。这些地方的投降,无疑为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利好。首先,朝廷的兵力损失大大减少,使得后续的战斗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其次,这些地方的稳定,也为朝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后方基地,使得后续的军事行动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刺史的投降,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使得更多的北汉将领开始考虑归顺朝廷。而在忻州,监军李动在亲眼见证了柴荣的英明领导和坚定决心后,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投降。他明白,与柴荣为敌,不仅是对自己的不智,更是对忻州百姓的不负责任。因此,他果断地选择了归顺,使得忻州这个战略要地得以迅速收复。这一举动,不仅为朝廷赢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也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李动的投降也进一步坚定了其他北汉将领归顺朝廷的决心,为朝廷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英勇善战的将领王彦超和他的队伍,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终于成功攻克了坚固的石州城。城破之际,刺史安彦进被俘,他的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无奈。这一场胜利,不仅是对王彦超等人战斗力的肯定,更是对朝廷军队士气的极大鼓舞。它极大地削弱了北汉的战斗力,使得原本强大的北汉军队,在这一刻显得疲惫不堪,战斗力大打折扣。,!朝廷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心中都充满了胜利的曙光。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坚持下去,胜利就在前方。在皇帝柴荣的英明指挥下,朝廷的军队如同破竹之势,一路高歌猛进,直逼北汉的都城。他们士气高昂,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仿佛一切阻碍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然而,对于北汉的君主刘崇来说,此时的局势却是岌岌可危。他已经被困在孤城之中,四周都是朝廷的军队,他只能依靠坚守待援。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他知道,如果朝廷的军队继续这样进攻下去,他的都城恐怕难以守住。然而,他却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依靠自己的决心和勇气,坚守到最后一刻。相关人物介绍:符彦卿(898年~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官至太师、凤翔节度使,封爵魏王。前秦宣昭帝苻坚后裔,后唐秦王符存审之子,后周世宗柴荣、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所以军中称其为“符第四”。符彦卿十三岁便精通骑射,侍奉晋王李存勖,深受李存勖的宠爱,有出入晋王内室的权利。符彦卿御下有方,谦恭礼士,深受部众的拥戴。同光四年(926年),兴教门之变爆发,符彦卿为保护李存勖,率领十余人力战叛军,后李存勖遇弑,符彦卿悲痛欲绝,率众离开洛阳。开运二年(945年),符彦卿于阳城之战大破契丹,收获战马铠甲不计其数,逼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单骑奔逃。符彦卿先后入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封爵魏王,符彦卿晚年闲居于洛阳,不问世事。开宝八年(975年),符彦卿薨逝,享年七十八岁,朝廷追谥忠宣王,宋太祖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符彦卿着有《人事军律》、《五行阵图》,如今已全部失佚。符彦卿爱护将士,勇而有谋,善于用兵。于嘉山、戚城、阳城、定州诸战役中多次与契丹交战,名震敌国,契丹太后述律平对其甚为忌惮。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为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史称“自(周)恭帝及(宋)太祖两朝,赐诏书不名”。《东都事略》亦称符氏“近代贵盛,无与为比”。:()乱世枭皇:柴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