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抵达太原看着眼前破败的太原城,朱樉感觉自己走错了,问了送信的军士才知道这就是。因为加速赶来,官员来不及迎接,朱樉直接带人强闯关口,直接去了山西布政使司,蓝玉则是直接接管了太原指挥使司的兵马。大晚上的基本上所有人都休息了,朱樉几乎没有收到任何阻拦。让人去将太原的大小官员全都叫来,自己一个人在大堂上静静地坐着。来的最快的是朱棡,谢成和驻守太原的指挥使王镇守。“二哥”“臣,谢成郑飞,参见秦王殿下。”两人与朱棡一起到来,见到朱樉立刻行礼,朱樉也是认识谢成的,连忙起身将两人扶起。“永平侯客气了,这一次多亏永平侯出手相助,不然我家老三,,,哎,,,”“秦王殿下客气了,论公臣乃是上位的臣子,论私小女高攀了晋王殿下,无论如何臣都理应出手相助。”谢成的话让朱樉也是大为感动。随后谢成又给朱樉引荐了驻守太原的王飞,闲聊几句,朱棡将搜集的罪证交给朱樉,大部分都是一些商贾和一些勋贵走私的证据,也有部分官员违法坏民的证据。此时的太原还没有建设完毕,破败不堪,到这里的官员并不是很多,百姓也少,官员也没有西安的官员那么贪,主要是没有地方去贪。“二哥,这些地方士绅商贾实在太过了,走私也就算了,居然还勾结前元,偷偷给他们运送物资,这一次要把他们全都砍了一个不留。”朱棡的话明显带着愤怒的语气,好在看着朱棡没啥事朱樉也没有来时那么愤怒“好了,这些人都跑不掉了,回头全给他们收拾了。”安抚了一下朱棡,朱樉则是和谢成,王飞询问了一些山西的情况。太原,古称晋阳,春秋时期超级大国晋国的地盘。自古就有天下大势必取于山西之说,一般情况下山西失守,那中原王朝就基本受不住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地理位置,依靠山西的地形完全可以阻击任何外来之地!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燕山山脉一线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一道防线失守,那么燕云之地就会非常被动,往南走就是一览无余的华北平原,根本就无险可守。但是到了山西情况就大不相同,即使晋北失守还有晋中层层壁垒在,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是骑马难下,步履艰难。总之山西的军事战略地位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丢了山西地区这个天然屏障,那对于朝廷来说是致命的危机。所以对于重要的地方,朱元璋当然十分重视,将朱棡封为晋王,就番太原,镇守整个山西防备北方的外敌。随后谢成又向朱樉介绍了一下新城建造情况,话还没说完,门外传来许多人的吵吵嚷嚷的声音,在太原府的官员都来了。“臣等,参见秦王殿下。”朱樉对于这些官员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没有搭理他们让他们就在地上跪着,而是继续让谢成介绍新城建造情况,跪在地上的官员自然之道这是下马威,但是又有谁敢反驳,只能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谢成当然也提出建造的困难,取料运输过于麻烦。“永平侯,本王这里有一物,可以解决你石料取用运输的麻烦。”朱樉笑着对谢成说道,此话一出谢成不明白是什么赶紧问答“敢问殿下是何物?”“水泥,皇家商行之中就有售卖,本王的封地现在建造就在用这些东西,速度很快坚固程度也不输于石料。”“当真?”谢成一直在太原建造新城自然也不知道水泥建造应天娱乐中心的壮举。“那是自然,回头本王让皇家商行的人去跟你交涉。”朱樉笑呵呵的推销完自家的业务,转头看向地上跪着的一群官员问到“你们现在官位最高的是谁?”一个跪在前方的红袍官员挪动了两下,说到“下官山西布政使。”“行啊,看样子山西的官员不怎么缺了”说这话朱樉走到一群官员当中继续说道“晋王在自己的封地遇到了刺杀,你们可曾知道?”听到朱樉的话所有官员都震惊不已,连忙解释确实不知道,但是下方有一些官员身体已经开始抖个不停,这一幕自然落在朱樉眼中。自古以来文武不和,更何况谢成知道朱棡是来暗查的,自然不能泄露朱棡的身份。那帮人只以为来的都是锦衣卫,弄个意外失踪就好了,倒是再把责任推到北元身上自然没有他们什么事了。“老三,你的封地,你自己解决”朱樉说完就坐到一边喝茶去了。朱棡站出来喊出了几个名字随即就被跟随的锦衣卫拿下。对于剩下的官员也将会由锦衣卫继续调查,如果有违法坏纪的自然也会被清算。处理完官员,朱刚亲自带着兵马前往亢家,曹家进行抄家。在此之前已经有证据指向亢家和曹家,虽然证据有所缺失,但是先把人抓了,到时候慢慢查就好了。连夜的行动自然惊扰了太原周边的各家势力,一夜之间整个太原仿佛变了天一样。第二天一早街头小巷全都在传两大家被抄家的消息,诸多商贾乡绅氏族的家丁也获得了消息急忙将消息传递回家族。还是那个大院还是那个管家“家主,亢家,曹家昨夜全都被连夜抄家了,秦王朱樉已经到了,之前那些锦衣卫居然是晋王率领来暗查的,会不会查到我们身上?”听到这一消息的家主手上练字的笔停顿了一下说到“处理干净了吗?”管家道“全都处理干净了”“那就好,准备礼物,去拜访一下这两位王爷,”说着这名家主将手上的笔一扔,待管家下去准备的时候呢喃着说道“我李氏一族沉积的已经太久了。”随着亢家,曹家被抄家的消息传出,太原城内引起无数骚动,消息传到边关也引得一些百姓议论纷纷。:()镇国秦王,我和大明与国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