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站在大屏幕前,不断讨论着屏幕上增加的点位。
计算中心的研究员们更注重点位增加的度,点位增加的度快也就代表了计算度快、程序运作的效率高。
鲍贺星对刘烨道,“调试进行到现在一直都很流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看点位输出情况,整个算法的效率比预想的还要高一些,再过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计算了。”
刘烨配合着点点头。
他根本不关心效率,重要的是输出结果。
大屏幕的背景是实验的模拟图像,输出的点位多起来以后,就能看出一些和模拟图像的对比情况了。
刘烨走到了张硕的身旁,指着屏幕说道,“现在已经能看到对比情况了,程序分析的准确度怎么样?”
“如果是针对单個点位,也就是单个粒子,还是存在很大偏差的。”张硕解释道,“程序是注重整体的准确性,是整体去和模拟做对比。”
偏差评估体系,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判定。
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单个数据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最终的目的是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整体来对照实验模拟并得出结果。
就像是对于声波的对比,把两个声波放在一起做对比,可以从波形图的频率、振幅等方面看出区别。
如果细化到对比声波传导途径的震动粒子,位置、状态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
研究员们还在讨论着。
他们有的是讨论程序的组成、效率,讨论着如何把里面的评估算法带到其他软件上去应用。
也有人在讨论,如何修改程序使其能够对其他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次毕竟只是一个小实验。
他们每年都做很多次类似的实验,只是在粒子的量子化特性方向上,就已经进行过十几次实验研究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张硕在人群中站着死死盯着屏幕,表情也变得越来越严肃,眼神中还带有一丝的激动。
程序调试分析还没有结束。
但是,他已经注意到了左半区的上方出现了一小块的空白区域,空白区域并不是没有粒子点位,只是和其他区域相比数量要少的多,导致那一片看起来光秃秃的。
有些人也注意到了,还讨论起来,“可能是受到什么影响吧?”
“也有可能是算法问题?”
“如果是算法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否则就要物理中心的人分析是什么影响了。”
一种全新分析手段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是分析方法的问题,也可能会是其他的影响。
张硕明显有些激动。
他非常清楚那是什么--区域性粒子断层!
当针对单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会现粒子对撞逸散范围的某个区域内,会出现带质量粒子非常稀少的情况。
这就是区域性的粒子断层现象。
《源点论》认为是爆瞬间的力场混乱造成的,张硕从事相关的实验研究,目标就是寻找电磁能量和其他基础力生作用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