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却出在夏侯博晓出生之前,夏侯泰极还没见到孙子的时候,已经决定立夏侯鸿为太子。
在正式确立太子之前,君主一定会极力为太子扫清即位障碍,把太子的党羽扶持到位。
而就在夏侯泰极暗中逐步扶持夏侯鸿的时候,孙辈陆续出生,等到看清楚孙辈潜力,再想改立夏侯夜明为太子,已经晚了。
人员已经调整到位,夏侯泰极因为炼化反噬命不久矣,已经来不及调整人事,但还是把太子之位传给了夏侯夜明,这让当时的太子党很不理解。
所以夏侯夜明虽然是名正言顺登基,却是在夏侯鸿太子党的班底基础之上登基,所以登基之初,皇位就坐的不稳。
其实夏侯夜明和夏侯鸿兄弟二人,谁做皇帝,都能延续苍雄的稳定和繁荣,二人的能力都不差。
但千不该万不该,兄弟二人都具备继承大统的资质,所以必然要在二龙之间决出一个胜负。
夏侯鸿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夏侯夜明登基之初,身边全是夏侯鸿的人,夏侯夜明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慢慢吐故纳新,不断换人。
但朝堂官员好换,军队将官难换。
而且当年夏侯泰极尽给夏侯鸿向军队安插三十多岁的将领,这些人只要没有原则过失,就能一直往上坐,还能继续往军中安插自己人。
所以夏侯夜明只能依仗御前军,面对夏侯鸿的叛乱,根本不敢调守备军平叛。就因为守备军最早的将领,清一色都是夏侯鸿的人。
这些年虽然不断换血,但夏侯鸿也在抵制换血,此消彼长之下,夏侯夜明很难在守备军团取得上风。
只能另辟蹊径,新建军团,扩大军队数量,稀释夏侯鸿的影响力。
但是再怎么稀释,也无法改变夏侯鸿叛乱煽动,造成的巨大破坏。
“舅舅,既然夏侯鸿当时架空了夏侯夜明,为什么不立即发难推翻夏侯夜明。”
“因为四国建立之初有互保约定,只认正统,夏侯泰极新死,夏侯鸿立即叛乱多位,名不正言不顺,他担心三国出兵讨伐,所以不敢多位。”
“那如果当年夏侯鸿叛乱,外公会出兵吗。”
“会的,决不能开这个头,一旦开了头,谁都犯上作乱,天下岂不乱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里有个政治悖论,很多事情虽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一旦开了头,不管不问,就会突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比方说,如果当街杀人,警察不管,法律不闻不问,这就等于变相鼓励犯罪。
放大到皇权层面,如果夏侯鸿以威信自居,在夏侯泰极尸骨未寒的时候发动叛乱,其他三国如果都认了,就是等于开了非常坏的先例,默许自己国内的势力阴谋篡权。
当年魏帝国怎么完蛋的,就是地方出了一两个军阀,魏帝觉得没关系,魏国地大物博,出几个山头能有什么关系。
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干,那就有关系了。
所以四国建立之初,就建立了互保盟约,只认正统,不认叛逆。
但是这条盟约不是铁律,现在其他三国巴不得苍雄内乱,夏侯鸿正是瞧准了这一点,三国可能落井下石,才敢发动叛乱。
事情到这里已经水落石出,夏侯夜明登基完全名正言顺,甭管夏侯夜明是不是卑鄙阴险,过河拆桥,至少法理上是名正言顺的。
至于夏侯鸿,只能说他运气不好。
但法理是法理,法理之外还有一个情理,如果情理大过天,法理就可能被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