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一幕,虽然不在陈友谅的计划之中。
然而,他能从一介渔民之子拜入成昆门下,如今又能在成昆死后,借余威一举夺得丐帮大权,又岂会是无能之辈。
只一刹那,他就想好了补救之法。
“这位前辈莫不是夺命书生?”陈友谅却是认出了从来人的装束修为上,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倒不是运气使然,而是丐帮弟子遍布天下,固然威势不比从前,可论及搜集情报的能力,江湖上无出其右者。
夺命书生身为宁王的幕僚,固然宁王造反成功的概率太小,但陈友谅还是对其做出了一些了解,想着日后见到了能结个善缘。
如今倒是如他所愿,当真见到了,可个中缘法是善是恶,还要看他这张嘴怎么去说。
“宁王遇害的消息,在下也有所耳闻,每每想到像是宁王这样的一代雄主,竟遭受了朝廷的迫害,心中就愤慨万分!”
陈友谅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夺命书生的表情,一旦对方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他就加快节奏。
若是对方愿意听下去,他也不介意多铺垫一些。
然而毫无疑问,夺命书生并不是来听他说废话的,只是听了个开头,就不耐烦地想要提剑去砍。
陈友谅连忙道:“既然前辈已于大明朝廷势如水火,不妨带人投我蒙元朝廷,恰逢不世功勋就在眼前,若前辈可助我一臂之力,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这话虽然有所夸大,却并非完全信口开河。
这事件的一切,都讲求个师出有名。
蒙元骑兵南下,便时常找一些‘身不由己’、‘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借口。
若是宁王余孽,包括王妃世子全都投身蒙元,蒙元便可以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挥兵南下。
助宁王世子登临大宝,再以此来将大明收入囊中。
当然了,这一番推论的逻辑经不起推敲,蒙元与大明对峙百年,大小战役无数,死伤更是惨重,如果宁王世子投身蒙元,民心这一块就彻底失去了。
登临大宝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陈友谅也是说出这番话后,才想明白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心中暗叹一声可惜,却也期待着对方的智谋不足,没能想到这其中的漏洞。
哪想夺命书生没有半分犹豫,挥剑便砍,数十道剑气交织形成剑网,一举将陈友谅包括他带来的丐帮精锐弟子,全都切作尸块。
到死陈友谅的眼中都满是不敢置信。
就算你觉得条件不合适,咱们还可以谈嘛,怎么连考虑都不考虑一下?!
闾丘将军则松了口气,觉得沉闷的胸口都舒缓了几分。
他还担心夺命书生真的被陈友谅说动,若是陈友谅带来的这些丐帮弟子,他还有把握将对方全歼。
可夺命书生身后的那三百人,可是尽数披甲的精锐,且那身铠甲一看便知道不凡,怕是寻常箭矢射在上面,连一道划痕都不会留下。
好在,这夺命书生虽是宁王余孽,民族气节却要比陈友谅这些丐帮弟子还要多些。
不过两人全都想错了。
夺命书生出手果断,并非是觉得陈友谅提出的条件不好,也不是什么所谓的民族气节。
而是他相信对穿肠,并以其为自己的大脑。
对方说什么,他做什么就是了。
对穿肠既然让他来立功,他就来立功,多余的事情全都不去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