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草芥称王 > 第120章 杨大善人(第2页)

第120章 杨大善人(第2页)

“看啊!”陆知远狂笑,“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真实?不过是循环播放的悲剧录影带!忘了吧!解脱吧!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阿启踉跄后退,几乎跪倒。就在此刻,怀中铁盒微热。他颤抖着打开,取出那封战死士兵的遗书。泛黄纸页上,字迹依旧清晰:

>“吾妻卿卿:

>若见此书,吾已长眠沙场。

>勿悲,勿怨。

>我非为君王而死,乃为让你能自由地说出‘我不愿’三字。

>记住我,不是为了恨谁,而是为了知道,曾有人为你抵抗过黑暗。

>愿你每日晨起,都能听见鸟鸣。

>此生足矣。”

泪水滴落在纸上,晕开墨迹。阿启忽然笑了。他抬头看向陆知远,一字一句道:“你说记忆是枷锁,可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些痛,让我们学会拥抱?你说遗忘是慈悲,可那不过是另一种暴力??剥夺一个人爱的权利。”

他举起蝴蝶铃,将铜铃碎片嵌入铃舌。瞬间,铃身绽放青光,与守心钟遥相呼应。紧接着,他取出音纹锁竹简,播放那段老兵讲述家族史的原声。苍老的声音在殿堂回荡:“……我爷爷说,那年冬天特别冷,村里饿死了十七口人,可他们临死前还在唱歌,唱的是《茉莉花》……”

一个声音不够,两个加入。陈九娘诵读她祖母的口述:“……他们把我娘按在地上,逼她承认偷了官粮,可她怀里抱着的,是我刚出生的弟弟……”一名书记生哽咽着念起父亲的遗言:“……我知道你会恨我,因为我签了那份悔过书。但我这么做,是为了保下你读书的机会。你要替我记住,我们不是懦弱,是不得不活……”

声音越来越多,层层叠加,形成一股纯净的声浪,直击赤钟核心。铁链开始崩裂,干尸逐一化灰。陆知远怒吼着扑来,却被声波掀翻在地。他的身体剧烈抽搐,眼中白雾翻涌,似有万千意识在争夺主导权。

“你不明白!”他嘶吼,“只要钟还在响,就会有人痛苦!”

“那就让它响得更有意义!”阿启踏上台阶,直面赤钟,“不是为了抹去,而是为了见证!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治愈!”

他深吸一口气,将遗书贴在钟面,双手合十,开始吟唱《草芥谣》。歌声起初微弱,继而坚定,最终化作洪流。守心钟遥遥响应,七道金光自长安方向疾驰而来,汇入此地。赤钟的颜色开始变化,由血红转为琥珀,再变为清澈透明,宛如水晶。

最后一声钟鸣响起时,陆知远瘫坐在地,眼中的白雾散去。他望着阿启,嘴角竟浮起一丝笑意:“原来……痛也可以这么暖。”

他抬起手,指向头顶岩壁:“母钟已净,但契约仍在。双王之誓未解,真正的钥匙……不在这里。”

话音落下,他身躯渐淡,如沙随风而去,唯留布袋坠地,里面滚出一枚小小的纸铃??铃内桑皮纸上写着两个字:**归来**。

返回南山别院后,阿启将水晶钟安置于释怀院最深处,命名为“初愿钟”。它不再播送任何指令,只静静吸收周遭情绪波动,每逢月圆之夜,便会释放一段柔和铃音,听者常梦见亲人微笑,却不觉悲伤,反生力量。

与此同时,《草芥录》编纂进入第二阶段。阿启提出“三代联证法”:每篇记述必须由讲述者、见证人及其后代共同签署,并录入音纹档案。十年间,收录稿件逾三十万篇,涵盖三百六十个郡县,甚至包括南洋华侨、北狄遗民的口述。

而皇帝李承稷亦践行诺言。他废除“补遗司”,设立“记忆监察院”,赋予平民举报篡史之权。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在太庙前公开焚毁历代《国史》正本,只保留《草芥录》副本,并立碑明志:“史非王者之笔,乃万民之心。”

多年后,阿启年逾花甲,两鬓染霜。一日黄昏,他带着一名十岁孩童来到纸铃坛。孩子笨拙地捏着桑皮纸,写下歪斜的字迹:“奶奶说,她小时候见过星星掉进井里。”

阿启笑着帮他折好纸条,塞进铃腹。“记住,”他说,“这不是童话。那是她真实的梦。而你的任务,就是让它继续响下去。”

风起,铃动,声传千里。

深夜,阿启独坐院中,仰望星空。忽然,他听见远处传来一声极轻的钟响??不是来自南山,也不是长安,而是自西域方向,渺茫如丝。

他起身,取来蝴蝶铃,轻轻一摇。

回应它的,是全国千百座守心钟的齐鸣。

他知道,有些战斗永远不会结束。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愿意讲述,愿意为一句“我记得”而流泪,那么草芥,便始终称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