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殿下偏圆的脸瘦了许多,他认真地说:“得活着。”。
此后又修整了两日,郡守调整兵力,将长乐卫队并入郡兵,期望以精锐约束军纪,提升实力。源源不断的士卒前往水头寨,只要守住水头寨这一门户,武川县不是那么好攻下的。
梅花司逐渐发挥了作用,得知匈奴胃口极大,已然不满足一个云中郡,从而分兵去围堵雁门郡了——郡守苦笑,觉得曲逆侯分析得对。匈奴狡诈,不一定是要攻打雁门,而是要断了雁门支援云中的路啊。
忽见城下旌旗猎猎,上书一个“代”字,郡守大喜,这是代王殿下的亲军!
他已然对长安来的援兵不抱希望了,只要拖到代王亲军前来,就能拖住匈奴劫掠的脚步,逼他们返回草原。他高兴地迎上去,以为带兵的会是哪位将军,谁知车厢探出一个脑袋,刘恒微肉的面颊显露在郡守面前。
郡守:“……”
他又想骂娘,云中围困了一个梁王,现在倒好,他们大王也来了。
他已经不敢想象战况报到长安,会是什么一副模样了,郡守张嘴就想劝,刘恒先发制人,坚定地道:“梁王愿与士卒同甘苦,孤岂能偏安?”
然后急急道:“快带我去找幼弟!”
郡守:“…………”
郡守被兄弟情深堵住了嘴巴,长叹一声。
随后清点一番,代王亲军共有一千之数——别看它少,已经是刘恒能够挤出来的最大数目了。因为毗邻匈奴,常有兵祸,代国与别的诸侯国不同,抗击匈奴的边塞郡兵永远是最多的,花的军费也是巨额,如果舍郡兵而养代王亲军,才是舍本逐末。
此时面临第二波大规模冲锋,已经不远了。就算是必输的仗,他们也断不能容忍匈奴劫掠边寨、欺辱汉民。
郡守连同将军们制定好战术,自觉再完美,也只能如此了,盖印的那只手,却怎么也按不下去。
他放下印绶,恍然自己还没有请教两位先生呢。
来到曲逆侯下榻之处,就见陈平来回踱步,嘴里焦躁地念念有词:“怎么还不来?怎么还不来?”
刘越也在院里,被陈师傅念得眼晕,心无旁骛地练完剑,便溜进伤兵营去了。
郡守见此,又奇又疑惑:“君侯这是?”
陈平没心思回答,沉着脸想我替张良背了那么多的锅,这都不能破局,他一头撞死算了。韩信那家伙,爬也能够爬来了吧,想到此处,陈平忽地打了一声喷嚏——
外头连滚带爬进来一个小吏,兴奋地道:“君侯,梁公,长安援兵来了。韩司马彭司马求见梁公!”
第144章
陈平转过身,缓缓、缓缓地吐出一口气。
郡守也是诧异,拐了个弯想起韩司马彭司马是谁,随即叫了声好。这种时候,蚊子再小也是肉,雁门郡的援军过不来,他就只能盼着梁园卫队的装备,能够堪比长乐卫队。
只有足够精良的装备才能撑起持久战,至于战斗力,只要到达平均水准,就满足他的期望了。而今他们的战术就是拖,等一场场春雨带来春汛,土地变得足够泥泞,匈奴不退也得退!
这般想着,郡守大步而出:“请二位司马前往议事厅。”
计划着邀请两位殿下,他随后看向陈平:“君侯可要一起?”
陈平恢复淡然的神态:“梁公自去吧。梁公也知,我那长子远在长安,我们父子哪里分开过这么久?昨夜想他想得不行,故而睡得不安稳,现在准备补觉去……”
小吏终于恢复了一些体力,忙道:“君侯说的,可是世子买?曲逆侯世子也在韩司马的军队呢!”
陈平:“???”。
一路上,郡守才得知,两位司马除却士卒,还带了许多后备人才,放在外头都是大名鼎鼎。有入驻少府的墨家大贤,有备受称赞的化学名士,有名满天下的董公弟子、曲逆侯世子,还有疑似逃家的留侯次子……
疑似逃家这个,叫郡守顿了下脚步。总体而言,他对韩司马的好感蹭蹭蹭地上涨,别的不说,单凭墨家乃大黄弩的制造者,就足够证明他们的珍贵,大黄弩可是克制骑兵的利器!
连日阴霾的心,终于破了一丝晴,郡守踏进议事厅,却见四周万分寂静。
近来越发克制不住自己、焦躁局势的老牌将军们,跪坐席间,犹如几樽静止的雕像。他们坐姿一个样,神态却是各异,这个眼睛瞪如铜铃,那个面色由红变紫,还有人张着嘴,狰狞得能把小孩吓哭。
诡异的场面唬了郡守一跳,下一秒,他终于看到了末座的男人。
准确来说,是两个。
一个容貌英俊,沉默不语,锋芒内敛其间;一个身材魁梧,坐姿随意,刚猛浮现其外。他们官职不过司马,所着也是司马的制式,却叫郡守一时失声。
没人敢叫出那个名号。它代表着战无不克的功绩,牵扯着君臣不和的血腥,早就被掩埋尘土之下,曝尸荒野之中。
哦,还有一个连尸骨都没得留。
“淮、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