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功在哪里无从验证,那么只要结果正确,谢可逸就是懂技术??全对,出院!
黄晨绝不是自称的傻X,正相反太聪明了,才会在认定事实后不纠结,立刻调整逻辑。
从一个极端,推导向另一个极端。
面对他的决绝发挥,余辉被动跟着摇摆,怀疑谢总是否深藏不露,真的懂技术。
"whatcanisay?"
谢可逸无可奈何,还能说什么呢,发表一番感言么。
真不好意思,刚被发现技术大神身份,就当场宣布原地退役,这怕是有点离谱。。。。。。
诚然,他不知道地平科技,未来具体如何解决芯片高温问题,但未来记忆中,不乏芯片公司个案。
以及整个行业的技术路线大方向。
密歇根大学博士的建议设想,本质上是极致软件优化。
类比手机行业,苹果摄像功能不如ov、屏幕不如三星、信号不如某为,消费者会因为各种偏好,选择购买各家品牌。
但横向对比,整机功能使用体验,最常见的说法,也仅仅是现在安卓系统,不比ios系统差。
对芯片行业同理,物理材料和制作工艺,濒临商用技术极限后,大家只能另辟蹊径,从软件上想办法优化。
高温过热、功效不够,都是这个解题思路。
按照修仙小说的说法,灵气断绝无法肉身飞升,大家拼命卷武功招法。
基于这个未来方向启发,谢可逸凭直觉判断,密歇根大学博士的建议,应该有点用处。
硬要瞎JB扯,也能整几句!
“一个是通过算法,把高负载的任务,分配到不同核心,避免芯片局部过热。”
谢可逸思索着说:“另外就是强行锁电压。”
“芯片温度升高到限定值,直接降频。”
算法怎么设计,才能实现合理分配任务处理;锁电压降频,技术功能效果怎么保证?
黄晨抱着个记事本,认真倾听皱眉沉思,思路逐渐打开,各种技术细节问题随之而来,却没问出口。
再怎么走极端,也要遵守现实。
资本运作、技术方向、理论实操,谢可逸要是能独自包办,为什么投资地平科技,就喜欢带着菜逼起飞的感觉,那真是当代范仲淹,兼济天下了。
“谢总,您跟马斯克有交流?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轻量化,降低芯片负载,缓解芯片高温,特斯拉是在做这个吧。”
从太阳西斜聊到月上中天,黄晨合拢记事本,若有所思好奇问道。
前几年确实聊过,谢可逸有一说一。
这样就合情合理了,黄晨心中释然许多。
早有关注汽车行业,并与顶级大佬长期保持沟通,才能对技术前沿方向,如此清晰明确。
目前国内同行们,还在互相鄙视,谁能先搞出来,14nm芯片制程。而国外已经卷到,软件优化技术了。
视野差距最是无奈。
眼看着黄晨又要起劲,谢可逸直起鸡皮疙瘩。
连忙招呼暂且休息,大家伙吃晚饭。
前几年马斯克公开宣布,免费开源特斯拉所有专利,允许其他车企使用。
国内风投行业当即就嗨了,国内这么大市场,那还不得飞起来。
一个两个投资人都幻想着,投中第二家特斯拉。
谢可逸在推特上,装作科技崇拜者给马斯克写小作文,求证具体开放细节,得到积极鼓励。
像他这样鸡贼的不在少数。
现如今国内几家,所谓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都是那一阵先后创建,踏足了特斯拉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