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几天,建筑检测人员如期而至,经过全面检查后确认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只是需要局部加固。工程重新启动,村民们干劲十足,连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特意请假回来帮忙。
我和林雨桐依旧负责协调酒馆和生态花园的工作。随着薰衣草精油销量的增长,我们开始尝试推出新的产品线,比如香包、香薰蜡烛和护手霜。周然设计的包装风格也越来越成熟,甚至吸引了几家外地文创品牌的合作意向。
某天晚上,我们在酒馆一楼的小厅里开了个小会,讨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酒馆的一部分空间改造成体验区。”我说,“让游客亲手制作香包或者蜡烛,增加互动感。”
“还可以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或者诗歌朗诵会。”林雨桐补充道,“这样既能吸引文艺青年,也能提升品牌调性。”
“太好了!”周然兴奋地说,“我可以设计一系列限定款产品,配合活动推出。”
大家越聊越起劲,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
十月的第一个周末,图书馆的主体修缮工作终于完成。那天全村人都出动了,大家自发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落成仪式。村支书亲自剪彩,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排成队列,唱起了童谣。
我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一张张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林雨桐悄悄走到我身边,轻声道:“你还记得我们当初的梦想吗?”
我点点头:“记得,想过一种更自由、更有意义的生活。”
她笑了:“我们现在做到了。”
---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新建的图书馆门前,映出一片银白。风吹过花田,带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
我坐在酒馆的露台上,翻开笔记本,写下:
“秋天来了,日子一天天变短,但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清晰。生活或许平凡,但只要用心经营,每一天都能活出诗意。”
合上本子,我望着远方,心中一片宁静。
【第十章秋光正好(续)】
夜色渐深,酒馆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星星落在了这片土地上。林雨桐已经回房休息,我独自坐在露台上,手边放着一杯温热的红茶,思绪却飘得很远。
这几天村里热闹极了,图书馆的修缮工作进入尾声,村支书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村民大会,讨论后续的管理和运营问题。大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几个老人主动提出要轮流值班,帮忙整理书籍、接待来访的孩子们。
“咱们村虽然小,但也不能落后。”老李头拍着桌子说,“现在城里孩子都有图书馆,咱也不能让娃娃们输在起跑线上。”
我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洋洋的。曾经那个被遗忘的小村庄,如今正慢慢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这一切,似乎都从我们决定回来的那一刻开始。
---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骑车去了手工坊。周然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拿着一沓新设计稿。
“阿辰,你来得正好!”他兴奋地说,“我昨晚灵感来了,画了几套新的包装方案,你觉得怎么样?”
我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次的设计风格比之前更加成熟,色调柔和,图案精致,融合了当地花田和乡村生活的元素,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乡土气息。
“很好,很有普罗旺斯的味道。”我点头称赞,“可以先做一批样品试试市场反应。”
周然眼睛一亮:“那我现在就着手准备材料。”
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加油,我相信你能做出更好的东西。”
离开手工坊后,我又去了老学堂那边。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清扫和布置,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门口张望,有几个胆大的甚至偷偷溜进去看了好几趟。
苏晴和陈默也来了,他们正和几位志愿者一起整理图书。这批书是县里文化局捐赠的,种类繁多,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应有尽有。
“你们来啦?”苏晴看见我,笑着说,“等会儿我们打算测试一下音响系统,看看读书会用的麦克风效果怎么样。”
“需要帮忙吗?”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