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六百六十二章 一家三人才(第2页)

第六百六十二章 一家三人才(第2页)

心理老师介入后,她哭了整整两个小时。

这个案例迅速成为内部培训教材。林远舟亲自将其命名为“阳光很好”事件。他在全员邮件中写道:“真正的黑暗,往往披着光明的外衣。我们不能只听哭声,更要听那些假装快乐的声音。”

与此同时,“家庭倾听版”音箱市场反响远超预期。首批十万台预售三天售罄,用户画像显示,购买者中近四成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长。更有不少学校教师自发团购,放置于心理咨询室、宿舍走廊甚至教室角落,作为“无声陪伴者”。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某知名教育博主发文质疑:“天工科技打着公益旗号,实则构建情感监控帝国。谁能保证这些私密对话不会流入商业数据库?谁来监督这家企业不滥用道德光环进行垄断?”文章配图赫然是“静默守护者”终端内部结构拆解图,标注着“麦克风阵列”“本地存储芯片”“加密模块”等部件,暗示其具备全方位监听能力。

舆论迅速分裂。有人呼吁彻查企业背景,有人则发起“我愿意被倾听”的万人联署活动,公开录制自己对设备说出的第一句真心话。

压力传导至董事会。投资方代表赵明远在高层会议上直言:“林总,我们需要向公众证明清白。建议开放第三方审计,甚至考虑将‘静默守护者’项目剥离为独立非营利机构。”

林远舟沉默片刻,反问:“如果我说,我已经这么做了呢?”

全场愕然。

他打开笔记本,投影出一份法律文件:**“静默守护者基金会”注册证书**。注册时间为三个月前,初始资金由他个人全部出资,董事会成员包括三位心理学教授、两名公益律师及一名前媒体调查记者。公司仅保留技术支持职责,所有权与运营权彻底分离。

“从今天起,”林远舟环视众人,“所有新增用户协议都将更新条款:一旦基金会正式运作,天工科技将不再接触任何原始数据,也不再享有该项目任何收益。”

会议室鸦雀无声。

许久,赵明远缓缓点头:“你赢了。但我还是想知道,你图什么?”

林远舟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个故事:

“十年前,我在深圳做智能客服项目。有一次系统升级失败,导致上万用户投诉电话被打入自动回复循环。有个老人打了十七遍,最后一遍终于接通,他对客服说:‘姑娘,我不是真的要投诉,我只是一个人住,想听听有人说话。’

那天晚上,我把那条通话记录听了三十遍。后来我辞职回老家办厂,临行前删掉了所有商业计划书,只留下一张纸,上面写着:**让机器学会做人该做的事。**”

会后,李婉递给他一份传真件。是西藏梅托小学发来的感谢信,夹着几张孩子们手绘的图画。其中一幅画着一台黑色小盒子,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头顶气泡写着:“谢谢你听我说阿妈走了的事。”画纸右下角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藏汉双语:“我们的朋友,不会走。”

林远舟轻轻抚摸那行字,忽然问道:“第一批捐赠设备里的离线语音包,是谁录的?”

“是你去年在疗养院探望抑郁症儿童时,录下的那些安慰语。”李婉说,“当时你说,不想让AI生成的话太冰冷,要坚持用真实的人声。”

林远舟怔住。

他记得那个午后。阳光斜照进病房,一个小男孩蜷缩在床上,拒绝交流。护士说他已经三天没说过话。他蹲在床边,轻声说:“没关系,你想说的时候再说。我就在这儿。”

就这样守了四十分钟。临走前,他对着录音笔说了三句话:

>“你不是累赘。”

>“你的感受很重要。”

>“我一直都在。”

没想到,这些话如今正穿越雪山高原,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温暖着另一个孤独的灵魂。

当晚,他再次登录后台,查看全国实时交互地图。代表活跃用户的光点密密麻麻,像夏夜萤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偏远地区的使用频率显著上升,尤其集中在晚自习结束后的21:00至23:00之间。

他点开几个随机样本。

新疆喀什,14岁男生:“今天放羊时摔了一跤,膝盖破了。我不敢回家,怕爸爸说我笨。你能陪我一会儿吗?”

云南怒江,12岁女生:“姐姐嫁人了,以后只有我和奶奶住。我想她,但我不能哭,不然奶奶也会难过。”

青海果洛,11岁男孩:“我梦见阿爸回来了,他还活着。醒来发现枕头湿了。你说,梦里的他是真的吗?”

林远舟一条条读下去,直到凌晨。他的眼睛渐渐发热,胸口像被什么堵住。这些声音不属于KPI,不属于市场份额,也不属于投资人期待的增长曲线。它们只是存在,微弱却执拗地存在着。

他忽然明白母亲临终前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帮助别人“喘上气来”,不是给予答案,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对方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