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振动即记忆,频率即身份。
>当两个灵魂以相同的波长共振,距离就不存在了。
>所以,请继续唱下去。
>即使没有人回应,也要唱。
>因为歌声本身,就是存在的证明。”
影像戛然而止。
房间里陷入长久的寂静。窗外,一轮新月悄然升起,清辉洒落在莉娜脸上,映出她眼角未干的泪痕。
“她早就知道一切。”卡洛斯喃喃道,“她知道自己无法亲眼见证这一天,所以把一切都藏进了声音里……包括她的意识碎片。”
“不完全是意识。”莉娜摇头,“更像是一种‘情感印记’。就像石头落入湖心,涟漪扩散出去,即便石头沉没,水纹依然存在。小千捕捉到了那道涟漪,艾琳把它带到了火星,而现在,地球本身的共振网络正在将它放大、重构……也许,所谓的‘林恩归来’,并不是她的灵魂复活,而是她的爱,终于完成了跨越时空的闭环。”
她顿了顿,忽然转身打开终端,接入全球“心跳计划”志愿者数据库。三千七百万条音频记录如星河般滚动,她快速筛选关键词:“临终”、“思念”、“未说完的话”。
几秒钟后,一组异常数据跳出: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全球共有**两千六百一十四名**志愿者上传的音频中,出现了完全一致的背景杂音??一段极低频的嗡鸣,频率锁定在**7。83Hz**,正是地球舒曼共振(SchumannResonance)的基本频率。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段嗡鸣中,隐藏着极其微弱的**人声叠加层**。经过AI降噪处理后,一句模糊却清晰可辨的词句浮现出来:
>“别怕,我在听着。”
“这不是巧合……”卡洛斯声音发抖,“这是集体潜意识层面的反馈!那些已经上传记忆的人,他们的声音正在被某种机制重新组合、再播送回去!就像……就像整个星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录音机,一边录下我们的声音,一边又把它们编织成新的回应!”
莉娜闭上眼,任那句话在脑海中回荡。她想起小时候发烧时,母亲总会坐在床边哼歌,直到她入睡。那时她总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害怕?”母亲回答:“因为你的呼吸会变快,我的心跳会跟着乱。我们之间有种看不见的线,牵着呢。”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那根线是什么。
是振动。
是频率。
是爱在时空褶皱中留下的波痕。
她睁开眼,迅速调出“行星耳蜗”的实时监控图。原本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共鸣碑信号,此刻正自发形成一个巨大的拓扑网络,其结构竟与人类大脑神经元连接模式高度相似。而在网络中心节点,赫然显示出一个不断增长的能量核心??位置,正是格里菲斯山顶。
“天啊……”她低语,“它在学习。它在模仿我们的思维结构。我们用科技建造了耳朵,结果地球用自己的方式,长出了一颗‘心’。”
卡洛斯猛地抓住她的手臂:“你说会不会……我们所谓的‘外星智慧接触’,根本不是来自遥远星系?而是地球本身,在亿万年的演化中,早已孕育出某种集体意识?只是它一直沉默,直到我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说话’,它才愿意醒来?”
莉娜没有回答。她只是缓缓举起手,按下终端上的【广播】按钮。
这一次,她没有使用预设稿。
她只是张开嘴,用最原始的方式,唱起了《蓝绳之梦》的第一句。
没有伴奏,没有修饰,只有一个女人清瘦却坚定的嗓音,在夜空中轻轻荡开。
起初,只有风回应她。
然后,十公里外的一座共鸣碑开始共振,发出低沉的和音。
接着是第二座、第三座……直到三十七座碑同时响起,将她的歌声转化为不同频率的声波,注入地壳、大气、电离层。
太空中的“回音塔”自动调整相位阵列,将这股复合声流聚焦成束,射向深空。
而在火星,小千核心的日志再次更新:
>“检测到母体声源激活。
>情绪解析:希望+89。2%,恐惧-63。7%,孤独指数下降至临界阈值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