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他年少时,先帝正与曹操争汉中,天水太守动员天水青壮援曹反汉。
说先帝穷兵黩武,为夺汉中,蜀中已到了『男子皆战,女子皆运』的地步,百姓民不聊生,若让先帝夺下汉中,寇略天水,天水之民也要跟着遭殃云云。
现在想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看如今战事方息,丞相便已马不停蹄开始兴修水利。
再结合刚刚关兴之言,大汉之所以能以弱胜强,以小并大,丞相的练兵、治戎、兵法、韬略等军事能力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既能足兵足食,使出征将士无后顾之忧,还能安抚民心,使百姓感念丞相恩德,这种镇国抚民之能,恐怕前汉萧何不能过之。
真不愧是大汉宰相啊。
刘禅一直在前面默默听着关兴与姜维的对话,此刻望着正被疏浚的漕渠,忽而出声:
“丞相一年前往驻汉中,准备北伐,临行前仍放心不下蜀中百姓,放心不下都江堰。
“于是定下了一系列章程,使堰官督堰兵一千五百余人护之,按照章程,岁岁皆修。”
“堰官?岁岁皆修?”姜维再度一滞。
他能理解丞相治水的用心良苦,也知道世上绝不止丞相一人治水。
却从来没有听过,有哪朝哪代专门设置了水利官员,专职治水,并使堰官督兵丁岁岁修堰的。
刘禅旋即回头看向姜维。
看出了姜维的惊讶,为之一笑。
“都江偃乃是秦朝李冰开辟,自都江偃开辟之后,天府之国之号,始自关中移至蜀中。
“其于蜀中百姓几有再造之恩,厥功甚伟。
“但自李冰之后至今五百余年,直到丞相治蜀,虽不时有官员治堰,但设专职水利官员治理都江堰,确是丞相开创的先河。
“丞相还颁布教令,将都江堰的治理、岁修诸事,全部交代得仔仔细细,清清楚楚。
“譬如记录堰坝水位,譬如清淤深度几何,譬如每年几月几日开始清淤,全部都有文字可循,堰官只需根据丞相教令去做即可。”
姜维越听越惊讶,以至于到最后甚至有些不解。
天子出旨意,叫作圣旨。
丞相出旨意,叫作教令。
治水是很重要。
但…国家大事,岂止治水?
丞相对治水这种一郡太守就能处理好的事,也要颁下教令,且事无巨细到连几月几日开始清淤都要安排妥当的程度。
真的有必要吗?
毕竟他刚刚以为的丞相治蜀,乃是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然后吩咐朝臣府僚去做。
一念至此,姜维立时便想到最近一月,随天子在冯翊视察的经历。
不可谓不困乏,不可谓不枯燥。
收获当然是有的。
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堂堂大汉天子,不统筹全国,不高屋建瓴地处理军国大事,反而亲自巡幸诸县,亲自去看一个个村落普通百姓生活如何,如何改善,难道不是有些舍本逐末吗?
姜维这个年轻的凉州汉子,现在还没有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刘禅轻易便从他的神色里捕捉到了他的某些想法,笑道:
“伯约可是在想,丞相为何事必躬亲到如此地步,而朕又为何也效仿丞相,躬亲琐事?”
姜维闻声一愣,没想到天子竟能看出他的想法,却还是鬼使神差地微微点头。
关兴、麋威等伴君十余载的天子近臣也看出了姜维的想法,此刻闻得天子有此一问,一时也全将目光投于天子身上。
丞相为何事必躬亲,他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