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70章 图穷匕见均田徙民(第1页)

第170章 图穷匕见均田徙民(第1页)

座中宾客本怀忐忑之心而至,未曾想汉相如此雍容大度,一时间多是如沐春风,心中感悦,乃至于部分人有些飘飘然起来。

曹魏无力动我们。

换了季汉,还是需要我们。

不然呢?

嘿,统治天下是要人的!

季汉以川蜀一州之人力物力,靠什么统治偌大的天下?

靠蜀中那五万多俗吏吗?

单单地域上的阻隔,就决定了依靠蜀人治天下是无稽之谈。

依靠关东人?

曹魏给关东士族分润那么多的利益,做了那么多妥协让步。

你季汉既然给不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跟我们这些大汉龙兴之地上的豪族休戚与共,征服关东,难道还跟后汉、曹魏一样继续压迫关西吗?

季汉的突然崛起,可以说是大半个关西的众望所归。

关中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非只是因为关中乃前汉龙兴之地所以关中人心思汉,更因为关西与关东几百年对立,矛盾不可调和,每逢治乱之交便互相倾轧,更是早已成了传统。

赢政一统六国,打压关东。

刘邦入主关中,打压关东。

到了刘秀移都洛阳,风水轮流转,关东开始倾轧关西,关西人渐渐淡出政治舞台。

终后汉之世二百余年,除外戚梁窦与弘农杨氏外,关西几乎没有出过三公宰辅,为关东所轻,却又不得不苦哈哈地担任后汉朝廷与关东士族的军事屏障。

关东蹑高位,关西沉下僚。

形成了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政治格局。

而所谓将相,听着好听,似乎关西关东势均力敌,但事实上,关西出来的那些将,一个个都恨不得往关东人屁股上贴,拼了命想摆脱关西武人的下等身份。

譬如辛毗,譬如董卓,这俩出身陇西的颍川门生就是例子。

关东人控扼了中枢,压制关西人的崛起,又激化了汉羌的矛盾,导致了百年羌乱的出现。

闹出乱子后又五议弃凉,以邻为壑,只图关东一方之利益,把困难与祸害全部转嫁关西。

这种矛盾积攒了几百年,不是一时半刻能消解的,曹魏与颍川士族妥协之后,关西更是彻底淡出了政治舞台,连『将』都出不了了,更遑论什么三公宰辅。

这也是大汉重返关中后,京兆韦杜等大族主动献出部分户籍向大汉示好,主动寻求与大汉合作的原因所在了。

他们需要大汉的政治资源,大汉需要他们的治理能力,他们与大汉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关系。

筵席之间,言笑晏晏,丞相有条不紊地把朝廷接下来准备如何治理关中,需要在座诸族如何配合共治关中诸事一一道来。

譬如将曹魏从关中征的所有役夫全部派回原籍。

又譬如朝廷将组织人力,调拨粮秣赈济关中百姓,保证百姓能撑到秋收,但需要本地世族配合大汉进行第一次秋税的征收,以及民户的重新编户。

关中世族大宗不止在座诸族。

但在座诸族几乎是关中世族豪强中势力最强的几家。

倘若最有势力的韦、杜、金、吉、苏、马诸族都配合征收租税,配合编户齐民,其他小豪强就很难进行暴力抵抗。

至于需要韦杜等何种配合,只要他们不从中作梗,阳奉阴违,就已经是不得了的助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