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将现有的六个军进行扩编,在华朝领土上组建六大军区。
华北军区,也称为第一军区,管辖范围包括京城、河北、山西和天津区域,由赵得柱的第一军加上收编的以上区域的守备部队组成,驻扎在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进行防守,保卫京畿及华北地区安全。
整个华北军区部队扩编之后,总共约为38万余人,华北军区部队共38万余人,编为1个兵团,5个军,28个师。
东北军区,也称为第二军区,由王大彪的第三军为骨干,管辖范围涵盖了奉天、吉林、黑龙江和朝鲜行省,主要负责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守卫边境地区,同样收编了守备部队之后,整编为约31万人,编为1个兵团,下辖4个军,22个师。
西北军区,也称为第三军区,由林永超的第四军作为骨干,整编了当地的部分守备部队,共计约60余万人,编为4个兵团,下辖13个军,40个师的兵力,管辖范围包括陕西、关外蒙古诸部和准噶尔汗国旧地、叶尔羌汗国旧地。
第三军区的主要任务是投入大部分兵力进行剿匪、军管、土改和恢复建设大西北,消除蒙古诸部、准噶尔汗国的旧势力统治影响,同时策应叶尔羌汗国对和硕特部的进攻。
在第三军区的兵力配置上,增加了4个骑兵师的配备,也是为了对草原作战的补充。
如此一来,一些小范围的敌军进攻,完全可以使用骑兵进行作战了。
西南军区,也称第四军区,由曹振的第六军作为骨干,整编了当地的守备部队,共计约60余万人马,同样编为4个兵团,下辖12个军,40个师,管辖范围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缅中行省。
华东军区,也称第五军区,由吴三省的第五军作为骨干,整编了当地的守备部队,共计约100万人马,整编成为3个军团,14个军60个师,管辖范围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行省,由于这一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和传统富庶地区,所以兵力也是最多的一个军区,是为了保证华朝基本盘不受影响。
同时,经过陈昊不断的熏陶和教导,华夏人民军上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未来的敌人除了来自陆地,更大的可能性是来自海上。
所以为了保护华朝漫长的海岸线,第五军区集结了足足百万兵马,负责这个军区的也是吴三省这样老成稳重之人。
中南军区,也称为第六军区,由梅冒兵的第二军为骨干,整编了当地的守备部队后,共计60万余兵马编为4个兵团,共计17个军40个师,管辖范围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广西等地。
这些区域是当初华夏人民军和鞑子对峙时期,长期被华朝统治的范围,基本情况较好,发展的也比较早,算是华朝新富起来的区域之一,也身处华朝腹地,所以尽管区域比较辽阔,但驻扎人数并不多。
当然,陈昊也有自己的考虑。
未来对东南亚地区用兵是必然的情况,因此在第六军区的驻军分布上,更多的是向广西区域倾泻。
至于外籍军团三个军,整合为一个军团后,全部划拨给了西北军区林永超麾下。
外籍军团三个军全都是骑兵,在其他区域并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即便是原本长期驻扎在黑龙江的舒尔多克第三军,对上装备了燧发枪和佛朗机炮的罗刹人,也并不能处于优势位置。
但是划拨给西北军区后,无论是在驻扎在蒙古诸部旧地,还是准噶尔汗国旧地,再或者进入叶尔羌汗国帮助尧勒瓦斯一起,进攻和硕特部,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六大军区的设置介绍完毕之后,勤政殿内一时之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之中。
几个军头全都被震住了。
他们起初的想法,虽然是建议陈昊在华朝区域内,设置类似大明九边边镇一样的体制,但是绝对想不到陈昊会这么大手笔。
几十万的兵马,分管数省的区域。。。。。。。
这种信任,这份恩宠。。。。。。。
一时之间众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类似于赵得柱这种大明朝锦衣卫官僚出身的人,甚至都有些想歪了:陛下会不会是打算杯酒释兵权了。。。。。。。。